查看原文
其他

在鲁迅140岁生日之际, 重读《鲁迅传》有哪些现实意义?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我不再像先前那样崇拜他了,但我自觉在深层的心理和情感距离上,似乎是离他越来越近;我也不再将他视作一个偶像,他分明就在我们中间,和我们一样在深重的危机中苦苦挣扎。”
在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中文系教授王晓明看来,鲁迅并非是“生活在云端”中的人,在他的思想气质中,既有怀疑、矛盾,也有阴郁、黑暗,但却始终如一盏明灯,在社会变革的团团迷雾中,照亮前方道路,指导国人前进。
怀着对鲁迅的敬仰和热爱,他写下《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鲁迅思想传记,代表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知识界努力冲破启蒙话语,力图回到“鲁迅本身”,从心理结构和思想困境的角度去重新解读鲁迅的重要尝试。《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由三联书店在今年1月份再版。
1月23日,在朵云书院戏剧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雷启立、倪文尖、罗岗、倪伟、毛尖,上海大学中文系讲师周展安齐聚一堂,与现场观众分享在当今时代重读鲁迅的意义。

活动现场


在鲁迅140岁生日之际,
重读《鲁迅传》有哪些现实意义?


“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

王晓明教授曾提到:鲁迅是“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鲁迅的内心痛苦是相当复杂的,他简直象征了知识分子对现代中国社会的整个精神痛苦。”忧郁,是他的性格基调之一,并且贯穿他的一生,形成特有的鲁迅形象。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的“底本”起源于一篇名为《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的文章。倪文尖表示,鲁迅所感受到的痛苦,和他早年的生活和机遇有关联。在1980年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普遍有对痛苦的咀嚼过程,甚至被后人评价为是对痛苦“有所迷恋”。初版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表达的是整个80年代“鲁迅观”,在说出名言“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后,鲁迅对他的绝望和虚无也是自我怀疑的,所以还是要“举起了投枪”,最终是“绝望的抗战”,这是王晓明对鲁迅基本形象的把握。通过与鲁迅的共情,重新唤起读者共情,虽然已经过了二三十年,但依然有内在、强悍的力量。

在罗岗看来,《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的写作是直入本心的,这跟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重写文学史潮流有关,也和19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衰落或者边缘化有关,199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有很强烈的精神上、思想上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和重写文学史、重塑痛苦鲁迅的形象的要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1990年代《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写作最基本的出发点。

陈独秀曾评价说:“世之毁誉过当者,莫如对于鲁迅先生……这位老文学家终于还保持着一点独立思想的精神,不肯轻易随声附和,是值得我们钦佩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新时代的人们开始用更平实的眼光去审视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这也是新版《鲁迅传》推出的原因之一。在王晓明看来,无论在哪个时代,鲁迅都为挫折、心灰意冷的跋涉者,示范了一种自我磨砺、化悲观为动力,坚持前行的可能。

鲁迅像,上海虹口公园


从现实,
摆渡到鲁迅的精神世界

在王晓明看来,中国的文化人,从来就讲究“人心”二字,鲁迅正是一位评断人心的高手。他的文学禀赋、对读人生与书本所养成的洞察力,他受激于革命时代而澎湃的道德理想,都使他能够避开对形势的盲目乐观,掘进人民的麻木的更下一层,指出那些本能不愿正视的东西。

即便鲁迅的作品距离现今已有一定距离,但他的丰富和深厚,即便同一个读者,也能因年岁的增长获取新的启发。在罗岗看来,《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承担的是“摆渡者”作用,能够把今天的我们摆渡到鲁迅的世界,而且鲁迅的世界是一个大的、高的、远的世界。正因为有这个世界存在,才会有所谓“反抗绝望”。

“知道绝望,但还要与绝望抗战,这样一种坚持,也是传记所勾勒而出的形象。这既是鲁迅的形象,也是20世纪中国的形象,这也是引起我深深同感的地方。”罗岗表示。

倪伟认为,传记作者充当的是一个“摆渡者”的角色,来回于过去和现在之间,通过对传主的过往生命经验的把握,把人们带到过去那个时代,但同时又能穿透过去,将人们带回到现在,通过对过往生命经验的把握,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当下现实。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包含作者在1990年代初的中国所感受到的一些尖锐的体验,这种体验不属于作者个人,而是那个时代很多知识者乃至普通人都感受到的。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真实写出了1990年代初中国特殊的时代氛围和人们的精神心理状况。“我们今天重读这本书,不仅要重返鲁迅生活的时代,也要重返写作这本书的那个时代,这样的重返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当下的这个时代。”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内文


在周展安看来,鲁迅的写作具有强烈的“及物性”:“要让自己的思想及物,我个人体会这是很困难的事情,这同步地要求着思考的自我否定和思想的动态化,这种强烈的及物性也必然带来对思考的忠诚和思考的艰苦。因为脱开现实,自足构造一套体系是相对容易的,而让自己的思考时刻保持独立的介入性,这是非常难的,是艰苦的。”

在郁达夫笔下,曾经如此怀念鲁迅:“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近一个世纪后,人们发现,这位以尖酸刻薄的笔调、横眉冷对的形象,孤冷地与整个时代搏斗的作家,存留给世人的,原是激情炽热的精神与生生不息的灵魂。

“今年鲁迅140岁了,但他从来也没有离开我们,就像歌里唱的,你一直在我们身旁,从来没有走远。”毛尖表示。

 无法直面的人生

鲁迅传

修订本


王晓明 著

“当代学术”丛书

精装,定价:79.00元

ISBN:978710806924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1月


作者简介

王晓明,1955年生于上海,现为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中文系教授,兼该校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当代文化分析和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一部影响深远的鲁迅思想传记,代表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知识界努力冲破启蒙话语,力图回到“鲁迅本身”,从个体生存的心理结构和思想困境的角度去重新解读鲁迅的重要尝试。


作者以鲁迅的人生历程和思想发展为经纬,以其三次努力抵抗自己的“鬼气”和“绝望”为主轴,把鲁迅思想气质中的怀疑、矛盾、阴郁乃至黑暗刻画得深入骨髓,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在情感和心理的共鸣中,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鲁迅那巨大的精神痛苦和思想悲剧。


作者曾解释如此理解鲁迅的原因,是“想要打破那一味将鲁迅往云端里抬的风气,想要表达对鲁迅的多样的情感,不仅仅是敬仰,是热爱,还有理解,有共鸣,甚至有同情,有悲哀;我更想要向读者显示生活的复杂和艰难,不仅仅是鲁迅,也是我们自己,不仅仅是过去,也是现在和将来”。


目录

三联版序

初版序

2002年修订版序

第一章  幸运儿

第二章  天突然坍了

第三章  离乡者的凄哀

第四章  初皈神灵的狂喜

第五章  犹豫不定的灵魂

第六章  待死堂

第七章  戴着面具的呐喊

第八章  小成功和大失败

第九章  从悲观到虚无

第十章  驱逐“鬼气”

第十一章  魏连殳的雄辩

第十二章  女人、爱情和“青春”

第十三章  没完没了的“华盖运”

第十四章  局外人的沮丧

第十五章  一脚踩进了漩涡

第十六章  新姿态

第十七章  “还是一个破落户”

第十八章  “横站”

第十九章  《死》

第二十章  “绝望的抗战”

附录一

鲁迅生平摘要

附录二 

鲁迅: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

双驾马车的倾覆——论鲁迅的小说创作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韩文版自序

《鲁迅:自剖小说》导言

就鲁迅答《南方都市报》问


扫码可优惠预购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三联 · “当代学术”系列



  第一辑

美的历程   李泽厚 著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著

古代宗教与伦理   陈来 著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增订本)   杨国强 著

天朝的崩溃(修订本)   茅海建 著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增补本)  阎步克 著

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    王汎森 著

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    苏力 著

第一哲学的支点    赵汀阳 著

刺桐城: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   王铭铭 著



  第二辑

七缀集   钱锺书 著

杜诗杂说全编    曹慕樊 著

商文明    张光直 著

西周史(增补二版)    许倬云 著

拓跋史探    田余庆 著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 著

甲午战争前后的晚清政局    石泉 著

民主四讲    王绍光 著

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增订本)    吴飞 著

海德格尔与伦理学问题(修订版)    韩潮 著


欢迎关注三联学术通讯

sdx_bulletin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购买三联图书


复制以下淘口令,打开手机淘宝进入三联书店天猫旗舰店
3fu置这个 a:/₤CEXmc9uWeYG¢回淘Ьáò


━━━━━


▲ 点击图片阅读  三联书讯|2020年12月



—END—

欢迎点“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三联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